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人臉識別可以分辨同性戀?論科技研發(fā)和倫理道德之間的矛盾

2017-09-12 15:40
來源: 鎂客網

據悉,近日,兩名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套神經網絡算法,可以通過人臉識別來判斷出一個人的性取向,且該算法的測試結果準確率極高。

人臉識別可以分辨同性戀?論科技研發(fā)和倫理道德之間的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該算法跟蹤的面部信息不僅僅是用戶的表情等特征,它還檢測包括一些遺傳基因和激素等在面部的特征體現。

具體來看,研究的關鍵在于,它主要基于產前激素理論(PHT)。該理論認為,人體的某些激素會在胎兒性別分化中發(fā)揮作用,同時后期也會影響成人的性取向,目前,產前激素被視為可能是成人性取向的主要決定因素,或至少是與基因、生物或環(huán)境因素相輔相成的一項重要因素。

所以該研究利用產前激素中負責性別分化的關鍵雌激素,通過它對面部特征的影響來開發(fā)具有性取向判斷能力的人臉識別檢測算法。

對此,研究人員Michal進一步解釋道:“通常情況下,正常男性的頜骨較短、鼻孔較短、額頭嬌小,但男同性戀往往擁有較窄的頜骨、較長的鼻子、較大的額頭和較少的面部毛發(fā)。而女同性戀則相反,她們具有更多的陽剛面。”

人臉識別可以分辨同性戀?論科技研發(fā)和倫理道德之間的矛盾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利用35000張面部照片對該算法進行訓練,其中訓練的圖像數據信息是在同性戀和異性戀之間平均采集的。

訓練結束后,當隨機挑選一名男子的照片時,算法判斷該男子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的準確率達81%,而當研究人員提供五張該男子的照片時,機器算法預測結果的準確度可達到91%;對于女性,當選用一張照片的情況下,算法預測結果的準確率是71%,而選擇五張照片時,準確率將上升到83%。

人臉識別可以分辨同性戀?論科技研發(fā)和倫理道德之間的矛盾

此前,在科學研究層面,PHT通常被認為是確定一個人性取向的許多可能因素之一,但是此次,基于該科學理論層面推出的人臉識別系統(tǒng)卻將科學上的猜測轉化為明確的數據和判斷,因此該系統(tǒng)帶來的道德殺傷力也更加明顯。

對于該研究的道德影響,研究人員Kosinski表示:“我們真的對這項研究感到不安,也花了很多時間來思考要不要公開。”

據了解,該項研究的最終公布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熱議,對此,公共教育與研究主任說道:“如果人們將這項研究用于迫害同性戀的人們,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斯坦福大學應當遠離這樣的科學研究,如果把精力放在存在道德風險的科學研究上,會對自身的名譽造成影響。”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lián)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人工智能 獵頭職位 更多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