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一文了解CNN可視化技術總結之特征圖可視化

2021-08-07 10:04
CV技術指南
關注

導言:

   在CV很多方向所謂改進模型,改進網絡,都是在按照人的主觀思想在改進,常常在說CNN的本質是提取特征,但并不知道它提取了什么特征,哪些區(qū)域對于識別真正起作用,也不知道網絡是根據什么得出了分類結果。

   如在上次解讀的一篇論文《Feature Pyramid Transformer》(簡稱FPT)中,作者提出背景信息對于識別目標有重要作用,因為電腦肯定是在桌上,而不是水里,大街上,背景中的鍵盤鼠標的存在也能輔助區(qū)分電腦與電視機,因此作者提出要使用特征金字塔融合背景信息。從人的主觀判斷來看,這點非常合理。但對于神經網絡來說,FPT真的有融合背景信息,而普通CNN網絡沒有融合背景信息?又或者說,一般而言,除了提出的新模型,還會加上主觀設計的各種tricks,確定最后是因為融合了背景信息而精度提高了,還是說背景確實融合了,但實際上對精度沒有影響,而是各種tricks起了作用?這一切并不確定,因為并不確定CNN到底學到了什么。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有很多,一個是想辦法看看CNN內部學到了什么,一個是控制變量法。提到這個控制變量法,在某一篇論文中(我對不起我的讀者,論文累積量太大,忘記是哪一篇,只記得該論文的一些新穎之處),在設計了一個新的模型后,通過改變卷積層的某些通道,來看最后模型的精度的變化,從而確定哪些通道對這個模型是真正起作用的,而哪些是冗余的。按照這個思路,我們或許可以在數據預處理時,故意裁剪掉人主觀認為有用的背景信息,例如裁剪輔助識別電腦的桌子,鍵盤鼠標,重新訓練FPT,從而看最終精度有沒有影響。很明顯,這種方法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實際上工作量巨大,不現(xiàn)實。而CNN可視化是值得考慮的方法。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點,CNN可視化的作用還有哪些?

   在少數提出新模型或新methods的論文中,往往會給出這個模型的一些可視化圖來證明這個模型或這個新methods對于任務的作用,這一點不僅能增加新模型或新methods可信度,也能起到增加工作量,增加論文字數的作用,如研究者想到一個method,一兩頁就介紹加推理加證明完了,效果明顯,但作為一篇論文卻字數太少,工作量不夠多,就可以考慮可視化使用了這個methods的網絡與沒有使用這個methods的網絡,進行對比,分析分析,就可以變成一篇完整的論文了。此外,CNN可視化還有一個作用,根據可視化某個網絡的結果分析其不足之處,從而提出新的改進方法。例如:ZFNet正是對AlexNet進行可視化后改進而來,獲得了ILSVRC2014的冠軍。

歡迎關注公眾號 CV技術指南 ,專注于計算機視覺的技術總結、最新技術跟蹤、經典論文解讀。

CNN可視化方法

一、特征圖可視化。特征圖可視化有兩類方法,一類是直接將某一層的feature map映射到0-255的范圍,變成圖像 。另一類是使用一個反卷積網絡(反卷積、反池化)將feature map變成圖像,從而達到可視化feature map的目的。

二、卷積核可視化。

三、類激活可視化。這個主要用于確定圖像哪些區(qū)域對識別某個類起主要作用。如常見的熱力圖(Heat Map),在識別貓時,熱力圖可直觀看出圖像中每個區(qū)域對識別貓的作用大小。這個目前主要用的方法有CAM系列(CAM、Grad-CAM、Grad-CAM++)。

四、一些技術工具。通過一些研究人員開源出來的工具可視化CNN模型某一層。

   CNN技術總結將按照這四個方法,分成四個部分總結CNN可視化技術。對于以后出現(xiàn)新的技術,或者補充,將更新在公眾號CV技術指南的技術總結部分。在本文,主要介紹第一類方法,特征圖可視化。

直接可視化

單通道特征圖可視化,由于feature map并不是在0-255范圍,因此需要將其進行歸一化。以pytorch為例,使用torchvision.utils.make_grid()函數實現(xiàn)歸一化

def make_grid(tensor, nrow=8, padding=2,              normalize=True, range=None,               scale_each=False,pad_value=0):

多通道特征圖的顯示,即對某一層所有通道上的特征圖融合顯示,在使用make_grid函數后,pytorch環(huán)境下可使用tensorboardX下的SummerWriterh中的add_image函數。

本部分內容參考鏈接:

image.png

反卷積網絡deconvnet

feature map可視化的另一種方式是通過反卷積網絡從feature map變成圖像。反卷積網絡在論文《Visualizing and Understanding Convolutional Networks》中提出,論文中提出圖像像素經過神經網絡映射到特征空間,而反卷積網絡可以將feature map映射回像素空間。

   如下圖所示,反卷積網絡的用途是對一個訓練好的神經網絡中任意一層feature map經過反卷積網絡后重構出像素空間,主要操作是反池化unpooling、修正rectify、濾波filter,換句話說就是反池化,反激活,反卷積。

CNN可視化技術總結(一)-特征圖可視化

 
   由于不可能獲取標簽數據,因此反卷積網絡是一個無監(jiān)督的,不具備學習能力的,就像一個訓練好的網絡的檢測器,或者說是一個復雜的映射函數。

反池化Unpooling

在上一篇文章《池化技術總結》中提到最大池化會記錄最大值的坐標,在上圖中就是switches,而反池化就只需要將最大值放到原位置,而其他位置的值并不知道,直接置零。如下圖所示。

CNN可視化技術總結(一)-特征圖可視化

修正Rectification

  CNN使用ReLU確保feature map上的值都是正的,因此在反卷積中也使用ReLU。這里所謂Rectification其實就是讓unpooling后的值都是正的,換句話說就是使用ReLU。

Filtering

Filtering指的是反卷積,具體操作就是使用原網絡的卷積核的轉置作為卷積核,對Rectification后的輸出進行卷積。

注:在以上重構過程中沒有使用對比歸一化操作。

反卷積網絡特征可視化結果

CNN可視化技術總結(一)-特征圖可視化

導向反向傳播

在論文《Striving for Simplicity:The All Convolutional Net》中提出使用導向反向傳播(Guided- backpropagation),導向反向傳播與反卷積網絡的區(qū)別在于對ReLU的處理方式。在反卷積網絡中使用ReLU處理梯度,只回傳梯度大于0的位置,而在普通反向傳播中只回傳feature map中大于0的位置,在導向反向傳播中結合這兩者,只回傳輸入和梯度都大于0的位置,這相當于在普通反向傳播的基礎上增加了來自更高層的額外的指導信號,這阻止了負梯度的反傳流動,梯度小于0的神經元降低了正對應更高層單元中我們想要可視化的區(qū)域的激活值。

CNN可視化技術總結(一)-特征圖可視化

使用導向反向傳播與反卷積網絡的效果對比

CNN可視化技術總結(一)-特征圖可視化

明顯使用導向反向傳播比反卷積網絡效果更好。

總結:分析反卷積網絡的對各層feature map可視化的結果可知,CNN中會學到圖像中的一些主要特征,如狗頭,鼻子眼睛,紋理,輪廓等內容。但對特征圖可視化有個明顯的不足,即無法可視化圖像中哪些區(qū)域對識別具體某個類別的作用,這個主要是使用CAM系列的方法,會在第三篇文章中介紹。下一篇將介紹可視化卷積核的方法。

參考論文:

《Visualizing and Understanding Convolutional Networks》

《Striving for Simplicity:The All Convolutional Net》

本文來源于公眾號CV技術指南的技術總結系列

歡迎關注公眾號 CV技術指南 ,專注于計算機視覺的技術總結、最新技術跟蹤、經典論文解讀。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人工智能 獵頭職位 更多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