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他們也是國家的英雄,不能流血又流淚!

2022-02-14 09:56
華商韜略
關注

他們也是國家的英雄,不能流血又流淚!

請給國產更多試錯的機會。

文 | 華商韜略 張靜波

突破卡脖子技術的企業(yè),是國家的英雄。但現實中,很多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的企業(yè),卻遭國內客戶嫌棄,產品被市場拒之門外。

如此局面,令創(chuàng)新者寒心。在《半月談》記者的走訪中,有企業(yè)負責人甚至喊出:

“誰創(chuàng)新誰吃虧,早知道投入這么大,做成了也賣不出去,不如老老實實做低端產品!

【01】

這絕非一句氣話!

在旁觀者看來,突破核心技術很難,但在企業(yè)看來,很多時候,最難的不是技術,而是不被市場認可。

尷尬的局面,在國內已經延續(xù)了很多年。

今天,便宜的LED燈,以超級節(jié)能的方式,照亮了中國數億個家庭。但鮮為人知的是,生產LED芯片的MOCVD(金屬有機化合物化學氣相沉積)設備,長期被美德兩國企業(yè)壟斷。

直到2013年,中晟光電等企業(yè)打破了這一格局。

為了這一天,中晟光電投資上億元,夜以繼日攻克難關。國產設備的出現,最終迫使國外設備大幅降價,從300萬美元/臺,暴跌至100萬美元/臺。

然而,打破國外壟斷的中晟光電,卻遭到國內客戶的歧視。

“客戶不太愿意用……因為不信任,需要重新驗證,這又要花錢!敝嘘晒怆娯撠熑岁悙廴A說。

事實上,這并非個案。對于國產MOCVD,有下游客戶甚至聲稱:“除非有國家補貼,不然就算白給我用,我也不敢用!

盡管后來,中晟光電通過不懈努力,贏得了客戶的信任,但市場導入期太長造成的資金短缺,一直困擾著這家企業(yè),甚至它一度因此瀕臨破產。

中晟光電的遭遇,只是中國半導體上游廠商生存環(huán)境的一個縮影。

去年8月,網上曾流傳著一段半導體行業(yè)交流圈的微信截圖。

在這段對話中,中芯國際光刻膠負責人楊曉松,面對某券商研究員對國產的“吹捧”,毫不留情地回懟道:

“別扯ArF,沒一家能看的,各個都不敢來見我。”

他們也是國家的英雄,不能流血又流淚!

楊的回懟,多少反映了實情。但這種對國產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卻令人心寒。

剛起步的國產ArF光刻膠,雖然實力相比日企,還有很大差距。但正因為如此,才更需要下游大廠的支持。

當年,華為剛做處理器時也很爛,海思K3V2的發(fā)熱程度都快能煎蛋了。是任正非堅持采用,才成就了今天的海思。

在另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的領域——醫(yī)療器械行業(yè),情況比半導體有過之而無不及。

今天,中國三甲醫(yī)院的核磁、CT等高端醫(yī)療設備,基本被德國西門子、美國通用電氣和荷蘭飛利浦三巨頭壟斷。

甚至連檢驗科、ICU、手術室等科室,也大量充斥著國外設備。

夾縫中,好不容易有國產設備突破了技術門檻,也往往遭遇“醫(yī)院門”難進的尷尬。

高光勇是重慶山外山集團創(chuàng)始人。

20幾年前,他的一位親戚得了尿毒癥,因為縣里醫(yī)院買不起昂貴的進口透析設備,不得不忍受病痛的折磨。

高光勇不服氣,他帶領團隊,經過多年攻關,終于研制出我國第一臺持續(xù)血液凈化系統,打破了國外壟斷。

但在推廣時,卻被多家大醫(yī)院拒之門外!搬t(yī)院負責人一聽說是‘國產的’,立馬趕人走,連談都不談!”

對此,邁瑞醫(yī)療創(chuàng)始人徐航說:中國的醫(yī)院,對國產設備有一種天生的不信任。

一方面,是下游客戶對國產不信任。另一方面,是我們面對國外廠商時,不斷被卡脖子。

儀器是工業(yè)的基礎,更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利器。盡管我們在這個領域起步不算晚,但由于長期對國產的不重視,至今仍受制于人。

事實上,我國每年進口近千億美元儀器設備,僅次于石油和半導體。其中,90%的高端儀器依賴進口。

2018年,北大核磁共振中心一臺機器出了故障。當校方向國外廠商求助時,對方卻甩臉子說:

先付23萬元人工費,他們再去準備液氦。

堂堂中國最高學府,竟被一家年收入17億美元的外國公司拿捏得死死的。

【02】

客戶不愿用國產,一方面固然因為國產剛起步,技術不成熟,害怕擔風險。

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長期使用國外產品形成的路徑依賴,甚至在某些領域,還跟外國廠商形成了利益捆綁。

多年前,《人民日報》記者曾撰文披露,購買進口設備不但可以拿回扣,許多外國公司還安排采購方出國旅游。

各種利益權衡下,很多客戶大搞“國產歧視”,明知道是國產首臺(套),還提出使用業(yè)績等要求,或者設置評價標準、技術參數等。

總之,就是以各種理由,將國產剔除在外。

這種情況有多普遍呢?根據《半月談》記者2021年的走訪,形勢不容樂觀。

某企業(yè)自研超級電容器,打破了日韓壟斷。但在推向市場時,卻被客戶要求:應用1萬臺以上,或者應用3年以上。

對此,該企業(yè)負責人忿忿不平道:“沒有業(yè)績,客戶不用我們的產品;不用我們的產品,就更沒有業(yè)績!

還有一家企業(yè),經過多年研發(fā),打破了國外企業(yè)對血液透析機的壟斷。但在全國各地的招標中,卻屢屢敗北。

“客戶要求的設備參數,往往只有其中一家進口產品符合要求,相當于內定了!

《半月談》反映的問題,還只是冰山一角。

2020年,在醫(yī)療器械行業(yè)發(fā)生的一件事,曾引發(fā)軒然大波:廣州醫(yī)科大學的一份采購清單上,155種國產醫(yī)療器械被剔除在外,理由是“國內同類產品達不到性能要求”。

但這其中,大部分都是常見設備,國產完全能夠勝任。

“它把國產醫(yī)療設備幾十年的努力都給抹殺了!”面對《財經》記者的采訪,一位業(yè)內人士氣憤地說。

技術創(chuàng)新,尤其關鍵核心技術的創(chuàng)新,是一件很燒錢的事,更是一個勇敢者游戲。它的突破離不開下游客戶的支持。

遺憾的是,很多國內的創(chuàng)新者,如今正面臨自己人的“圍剿”:為首臺(套)設置各種門檻,無異于扎向這些創(chuàng)新者的一柄柄匕首。

“誰創(chuàng)新誰吃虧,早知道投入這么大,做成了也賣不出去,不如老老實實做低端產品!庇衅髽I(yè)負責人賭氣道。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不能讓創(chuàng)新者流血又流淚。

這些年,國家為了解決首臺(套)進入市場難問題,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目的就是扶持自主創(chuàng)新。

2015年,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啟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旨在從根上解決創(chuàng)新企業(yè)的后顧之憂。

他們也是國家的英雄,不能流血又流淚!

2018年,發(fā)改委、科技部等八部委又聯合印發(fā)《關于促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的意見》,進一步明確指出:

在首臺(套)產品投標時,招標單位不得提出使用業(yè)績等要求,不得超出招標項目實際需要或套用特定產品設置評價標準、技術參數等。

國家領導人更是多次強調,要盡早解決“卡脖子”問題,把技術和發(fā)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政策暖風的吹拂下,近年來,國產替代已是大勢所趨,下游客戶選用國產的意愿也愈發(fā)高漲,尤其是投資旺盛的半導體產業(yè)。

但要做到對國產與外資品牌一視同仁,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03】

對于初創(chuàng)或者處于競爭劣勢的產業(yè),要不要扶持?這在學術界還存在爭議。

但在現實中,從國家層面扶持這樣的產業(yè),或者產業(yè)鏈上下游間的抱團取暖,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日本為了發(fā)展裝備制造業(yè),連續(xù)實施了五個《臨時振興法》,甚至規(guī)定只允許進口一臺(套)樣機。

由此形成“一號機引進,二號機國產,三號機出口”的日本模式。

70年代,日本為了追趕美國半導體產業(yè),由通產省牽頭,聯合日立、富士通、NEC、三菱和東芝五家公司,制定了VLSI(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計劃。

該計劃一舉成就了日本半導體產業(yè)80年代的霸主地位。

如今,美國人在電動車領域如日中天的地位,同樣離不開政府的扶持。

據統計,僅特斯拉一家企業(yè),就獲得美國政府數十億美元補貼。特斯拉也因此被冠以全球電動車補貼之王的稱號。

《洛杉磯時報》曾撰文,批評馬斯克帝國(包括特斯拉、SpaceX)的崛起,有賴于政府的巨額補貼。

“如果沒有補貼,這些公司根本不會存在!

他們也是國家的英雄,不能流血又流淚!

就連一直標榜自由創(chuàng)新的硅谷,最早也幾乎是由美軍一手養(yǎng)大的。

莫菲特聯邦機場,位于舊金山灣區(qū),中國人對這個名字很陌生。

他們也是國家的英雄,不能流血又流淚!

上個世紀以來,這里長期是美國海軍的技術研究基地。

許多技術公司就駐扎在機場周邊,為美軍提供服務。來自軍方源源不斷的訂單,哺育了這些初創(chuàng)公司,最終奠定了硅谷的雛形。

事實上,從1950年代到1980年代,整整30年,洛克希德都是硅谷最大的雇主。而洛克希德七成以上訂單來自美國政府,主要是國防部。

沒有這些訂單,硅谷難有今日地位,至少不會發(fā)展得那么順利。

美國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曾在《從優(yōu)秀到卓越》一書中,提到飛輪效應:

要讓一個飛輪旋轉,一開始你需要很大的力氣去推動。但等它轉動起來,有了正反饋,你不用費很大的力氣,它也能依靠慣性飛轉。

包括硅谷,乃至我們羨慕的德國和日本許多隱形冠軍,之所以能在今天橫掃世界,很重要一個原因是:

從一開始,就獲得了來自政府和市場的正反饋。

相比之下,中國大多數企業(yè)由于起步晚、錯過了市場孕育期,一出生就面臨巨頭碾壓,盡管有政府扶持,但沒有市場訂單,一樣很難轉動起來。

正因為如此,來自下游廠商和采購方的信任,才彌足珍貴。

2020年,作為中國大陸存儲行業(yè)的希望,長江存儲發(fā)布128層閃存芯片,用3年走過國際大廠6年的路。

談及此間的艱辛,長江存儲CEO楊士寧特別提到:

64層3D NAND雖然是公司的第一個產品,但這個產品已經做到了華為Mate 40的旗艦機里。

很多媒體在報道時,都用“落淚感謝”來形容楊士寧彼時的心情。

雖然身處全球競爭最慘烈的行業(yè),尤其要面對三星這樣的狠角兒,但長江存儲是幸運的,畢竟有華為的支持。

相比之下,更多在技術上解決了卡脖子問題的企業(yè),至今仍陷在被市場猜疑的困境中。

他們想要的很簡單,就是一個機會,哪怕是一次失敗的機會。正如很多“首臺(套)”企業(yè)負責人呼吁的那樣:

“自主創(chuàng)新不易,我們只想跟國外產品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

突破卡脖子技術的企業(yè),是國家的英雄,我們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因為:

當有一天它們扛不住倒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技術團隊,很可能被跨國巨頭輕而易舉地挖走。

到時候,誰來撐起中國產業(yè)的一片天?

【參考資料】

[1] 突破技術“卡脖子”,又被市場“卡脖子”:賣不出去的“首臺套”《半月談》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原文標題 : 他們也是國家的英雄,不能流血又流淚!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智能制造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