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天地數據結合可改善地震應急響應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愛荷華大學和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研究人員發(fā)現,從軌道衛(wèi)星收集的數據可提供有關大地震影響的更準確信息,從而有助于提供更高效的應急響應。

研究人員稱,衛(wèi)星圖像提供了有關地震發(fā)生位置、地表變形情況,以及地震發(fā)生地距離人口密集區(qū)相對位置的詳細信息,這些數據通常在地震發(fā)生后兩到三天內就可獲得,隨后可將數據信息納入由USGS國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管理的一套業(yè)務響應指南。該指南將分發(fā)給決策者、搜索和救援小組等相關人員,供他們快速反應。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fā)現,從每次地震收集的衛(wèi)星圖像提供了新信息,這些信息可以改善對地震影響的分析。研究主要作者、地球與環(huán)境科學系助理教授比爾·巴恩哈特說:“這使我們可以更準確地估計死亡人數和經濟損失!

確定地震影響的“中流砥柱”是測量全球地震活動的地基地震儀,但這些儀器并不普及,因此可能導致某些地震發(fā)生后,關鍵時刻內有關影響的信息不完整。此外,一些地震更加復雜,單靠地震儀無法對其進行精確測量。

因此,地震專家越來越多地轉向大地測量方法——用數學方法研究地球形狀的變化,利用衛(wèi)星和其他儀器對地震儀收集的數據進行補充。

巴恩哈特說:“雖然這還不是一個完全可操作的系統,但我們正在與USGS合作,借助衛(wèi)星圖像進行地震響應!

其中一個例子是艾瑪·曼金所做的工作。曼金曾對2018年8月襲擊印度尼西亞的6.9級地震的雷達圖像(干涉圖)進行了處理。然后,她利用這一圖像生成了地震及其所在地的模型。USGS直接利用這一模型來更新對地面震動和地震影響的預測,而這些信息已被整合進其災難響應系統,因此可提高對震后影響的預測和響應效率。

四川地震讓人再次繃緊神經。衛(wèi)星和地震,一個在上一個在下,看似不挨著,但衛(wèi)星的鷹眼其實能幫上大忙。過去地球的形變是靠給地球“做B超”,用機械的辦法。隨著星載光學儀器的進步,我們可以目測體檢地球了。將來會不會還能透視地球,或者用更有創(chuàng)意的辦法?很可能。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安防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