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COVID與阿爾茨海默病的可能聯(lián)系

在感染冠狀病毒后的三到六個月內,大約 20% 的老年人出現(xiàn)了短期記憶問題。 34% 的人有更嚴重的障礙,包括找詞困難和長期記憶困難。

《Medical Xpress》網(wǎng)站7月30日消息

研究人員正試圖解開為什么一些感染過 COVID-19 的人會遭受“腦霧”和其他可能持續(xù)數(shù)月的問題。

一項針對阿根廷老年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感染冠狀病毒后至少六個月內,無論感染的嚴重程度如何,記憶和思維都會出現(xiàn)驚人數(shù)量的類似失智癥的變化。其他研究人員在COVID-19早期引發(fā)大腦癥狀的紐約人的血液中發(fā)現(xiàn)了阿爾茨海默病相關蛋白質。

初步調查結果是在周四的阿爾茨海默病協(xié)會會議(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AAIC-2021 )上報告的。專家強調,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并且正在進行中——以確定 COVID-19 是否會增加晚年患阿爾茨海默病或其他大腦問題的風險,或者人們是否最終會康復。

2021阿爾茨海默病協(xié)會國際會議

美國國家老齡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所長Richard Hodes博士警告說,這些可能性“真實存在且令人不安”,但要知道“這是否真的會導致長期的認知改變”還為時過早。

他所在的機構沒有參與周四報告的研究,但已經開始了自己的大型研究,試圖找出答案。

“如果你確實感染了 COVID,這并不一定意味著你會受到影響,”阿爾茨海默病協(xié)會的 Heather Snyder 表示同意。

但她補充說,保護大腦免受 COVID-19 的侵害是接種疫苗的另一個理由。

阿根廷Jujuy省的一項研究對大約300人進行了跟蹤,該研究對所有接受病毒檢測的人進行了健康登記,無論他們是否有癥狀,并提供了有關風險的一些線索。研究人員梳理了60歲及以上人群的登記資料,這些人在大流行前沒有腦疾病的記錄,并詢問他們是否會接受認知測試。

領導這項研究的德克薩斯大學圣安東尼奧分校健康科學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San Antonio)的 Gabriel de Erausquin 博士說:“坦率地說,結果非?膳隆!

在感染冠狀病毒后的三到六個月內,大約 20% 的老年人出現(xiàn)了短期記憶問題。34% 的人有更嚴重的障礙,包括找詞困難和長期記憶困難,de Erausquin 稱之為“失智樣綜合征”。

他們的 COVID-19 的嚴重程度并不能預測問題——相反,那些最危險的人會持續(xù)失去嗅覺。對于 COVID-19,這種損失通常是暫時的。但 de Erausquin 指出,大腦的嗅覺區(qū)域與對記憶至關重要的區(qū)域直接相關,而嗅覺喪失有時是阿爾茨海默病或帕金森病等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征兆。

Gabriel de Erausquin博士

該研究將跟蹤參與者三年,以了解他們的表現(xiàn)。雖然早期的研究結果集中在老年人身上,但 de Erausquin 說,還有其他證據(jù)表明,年輕的 COVID-19 幸存者中揮之不去的問題往往更多地集中在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上。

紐約大學朗格健康中心(New York University-Langone Health)的研究人員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對 300 多名因 COVID-19 住院的老年人的血液進行了檢測。大約一半的人在感染冠狀病毒時出現(xiàn)了新的神經系統(tǒng)癥狀,例如思維混亂。研究發(fā)現(xiàn),他們血液中與神經系統(tǒng)炎癥、腦細胞損傷和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蛋白質水平出現(xiàn)了躍升。

美國國家老齡化研究所的 Eliezer Masliah 博士說,這表明大腦正在對損傷做出反應,但需要時間來判斷異常水平是否真的預示著類似阿爾茨海默病的變化,還是暫時的曇花一現(xiàn),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指出,一種在阿爾茨海默病期間出錯的蛋白質在大腦中也有正常作用,可以抵御感染。

Snyder說,先前的研究表明,某些病毒可能在后來的阿爾茨海默病中發(fā)揮作用,而“大流行無疑給了我們一個不受歡迎的機會”,試圖最終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因。

參考來源

Source:Alzheimer's Association

Research looks for possible COVID tie to later Alzheimer's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上的醫(yī)療信息僅作為信息資源提供與分享,不用于或依賴于任何診斷或治療目的。此信息不應替代專業(yè)診斷或治療。在做出任何醫(yī)療決定或有關特定醫(yī)療狀況的指導之前,請咨詢你的醫(yī)生。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醫(yī)療科技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