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1235項在研Ⅲ期臨床試驗,國內臨床試驗是否已經國際化?

2020-07-28 10:01
動脈網
關注

Ⅲ期臨床試驗,是藥品上市前的最后一道關口。在研藥品的Ⅲ期臨床試驗基本代表了未來2-3年內的藥物上市走向,是新藥上市的關鍵風向標。

雖然有部分藥品根據Ⅱ期臨床試驗結果,即可實施有條件批準,但是這類藥品仍是少數。另一方面,獲得有條件批準的藥品仍然要繼續(xù)接受Ⅲ期臨床試驗的檢驗,如果Ⅲ期臨床試驗失敗,藥品批件仍會被撤銷。

動脈網對截至7月15日為止,在CDE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公示平臺上處于在研狀態(tài)的1235項Ⅲ期臨床試驗進行了簡要的統(tǒng)計和分析,嘗試探尋未來幾年內我國的藥物上市走向。

跨國藥企與國內藥企四六開

image.png

國內Ⅲ期臨床試驗適應癥分布

在臨床試驗的適應癥類型分布上,腫瘤毫無疑問是臨床試驗最熱門的領域。國內在研的Ⅲ期臨床試驗中,約有36%的試驗分布于腫瘤領域,共計447項。

緊隨其后的是以糖尿病為代表的內分泌/代謝類疾病,以哮喘、肺動脈高壓等為代表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以艾滋病、乙肝、丙肝等為代表的感染類疾病領域。

動脈網曾在2019年7月對ClinicalTrails上的所有在研臨床試驗進行過統(tǒng)計分析。無論是在全臨床實驗的分析中,還是在Ⅲ/Ⅳ期臨床試驗的分析中,神經/精神類疾病都位列第二位,僅次于腫瘤,在Ⅲ/Ⅳ期臨床試驗中的占比甚至可達15%。然而在國內的Ⅲ期臨床試驗中,神經/精神類疾病在研的Ⅲ期臨床試驗只有76項,占比只有約6%。

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重度抑郁癥等神經/精神類疾病長期以來缺乏足夠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案。這類疾病雖然可能不會直接致死,但是其患者群體的生活質量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并且有可能最終間接導致患者死亡。雖然近年來國內也出現(xiàn)了GV971這樣話題性極強的創(chuàng)新藥產品,但是總體上國內藥物研發(fā)在神經/精神類疾病,這一嚴重缺乏解決方案的領域中,相比于全球范圍,投入仍然相對較低。

image.png

臨床試驗申請者類型分布

在Ⅲ期臨床試驗的申請者方面,隨著國內對藥品引進和臨床研究態(tài)度的進一步開放,有越來越多的跨國藥企在國內開展臨床試驗,或是將中國納入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中。國內在研的注冊Ⅲ期臨床實驗中,由跨國藥企申請的臨床試驗已經達到498項,占總體約40%。

image.png

國外申請者占相應領域Ⅲ期臨床試驗比例

跨國藥企在國內的臨床實驗布局上,就與全球臨床試驗相對一致。其在腫瘤領域的Ⅲ期臨床試驗數量已經超過了國內藥企的布局量,在神經/精神類疾病和免疫系統(tǒng)/自身免疫疾病領域的占比也都接近一半。而國內藥企,則在慢病管理主要切入的心腦血管疾病和內分泌/代謝疾病上,布局更加積極。

跨國藥企在國內布局的幾個重點領域,都是臨床上缺乏解決方案的關鍵領域。在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市場中,解決方案已經相對成熟,除非新藥產品可以較現(xiàn)有的解決方案產生質的飛躍,否則很難成為重磅炸彈。僅從大范圍統(tǒng)計上看,跨國藥企雖然在這些慢病領域仍然保持一定的投入,但是相比之下,缺乏解決方案、急需創(chuàng)新療法的領域,顯然更加吸引這些跨國藥企巨頭。

即使在細分領域的布局上,跨國藥企同樣也更加側重于布局臨床上需求更迫切的領域。以消化系統(tǒng)疾病為例,艾伯維、禮來和武田制藥在這一領域進行了集中布局,主要的適應癥有兩個,分別是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這兩種疾病臨床上都表現(xiàn)為低治愈率并且易復發(fā),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的難點。相較之下,國內企業(yè)在這兩項適應癥上布局的屈指可數。大量的Ⅲ期臨床試驗都在進行十二指腸潰瘍、胃食管反流等預后良好的適應癥類型。

這其實顯示了國內和國外藥企研發(fā)策略上的不同。臨床上解決方案已經比較成熟的產品,在研發(fā)中肯定更加容易,但是上市后也會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而目前臨床上的治療難點,雖然產品研發(fā)困難,但是相應的市場競爭力更強,回報也會更高。國內大多數的醫(yī)藥企業(yè),尤其是傳統(tǒng)醫(yī)藥企業(yè)更側重于低風險、低回報的研發(fā)方式;而跨國藥企則相對大膽,以高風險高回報的研發(fā)策略嘗試解決更困難的臨床問題。

醫(yī)美相關的臨床試驗屬于本項統(tǒng)計中的特殊情況。目前國內在研的兩項醫(yī)美Ⅲ期臨床研究均由跨國藥企申請開展,申請者分別是艾爾建和大熊制藥,并且對應的藥品都是BOTOX(肉毒毒素瘦臉針)。國內蘭州生物制品所也在進行肉毒毒素的相關研究,不過適應癥方面沒有選擇醫(yī)美方向,而是轉向了慢性偏頭痛、多發(fā)性硬化癥等神經系統(tǒng)疾病。

image.png

頂尖PI負責的Ⅲ期臨床試驗數量

國內承接Ⅲ期臨床試驗研究工作超過10項的PI達到了21位。最多的一位,秦叔逵教授,更是擔任了30項Ⅲ期臨床試驗的PI工作。

同時負責大量臨床試驗的PI幾乎集中在腫瘤領域。21位頂尖PI中,有15位主要從事腫瘤相關領域的臨床研究。具體到更細分的疾病類型,同樣也是熱門疾病類型的頂尖PI更加繁忙,比如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腫瘤、糖尿病等。尤其是在肺癌領域,周彩存、石遠凱、吳一龍、陸舜、程穎、張力六位PI負責的Ⅲ期臨床試驗數量均超過10項,總數超過100項。

在臨床試驗選擇KOL的時候,各個領域的頂級PI自然會成為臨床試驗開展的首選。頂尖的KOL的背書,是臨床試驗質量的保證。尤其在KOL影響力突出的腫瘤領域,大樣本量Ⅲ期臨床試驗的開展需要PI及其團隊有豐富的臨床試驗處理經驗。因此大多數疾病領域的Ⅲ期臨床試驗都會盡量邀請頂尖KOL出任試驗PI。

國際多中心試驗占1/3,國內藥企開始走出國門

image.png

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占Ⅲ期臨床試驗比例

目前在研的臨床實驗中,國內臨床試驗和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比例大概是2:1。一般來說,Ⅲ期臨床試驗的入組患者數量大,選擇國際多中心的研究方式不僅可以降低臨床數據的特異性,而且還有利于患者快速入組。尤其在中國加入ICH,并實現(xiàn)臨床數據互認之后,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結果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實現(xiàn)數據互認。這讓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的價值顯著提升。

image.png

國內臨床試驗和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的申請者分布

當我們按照國內臨床試驗和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對Ⅲ期臨床試驗進行分類,進而研究其中的申請者時,我們發(fā)現(xiàn)在國內和國際兩類臨床實驗中,表現(xiàn)出申請者的明顯差異。國內臨床試驗主要由國內藥企申請,而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則主要由跨國藥企申請。

由于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的高價值,比起在國內開展完整的注冊臨床試驗,跨國藥企明顯更加樂于將國內納入全球多中心研究中,作為其中的一部分開展臨床試驗。

國內藥企以國內臨床試驗為主,這也與國內的藥品研發(fā)趨勢相關。正如我們前一段分析的,目前國內藥企的關注點仍然在解決方案相對成熟,市場規(guī)模較大的領域。因此在Ⅲ期臨床試驗階段的產品中,有大量的仿制藥品和跟隨創(chuàng)新產品。這些產品的國外市場早已發(fā)展成熟,國內企業(yè)即使完成了國際中心臨床試驗,也很難打入國際市場。因此這一部分醫(yī)藥企業(yè)只需要完成國內的臨床研究,將自己的產品打入國內市場即可。

對于國內的創(chuàng)新藥企,選擇開展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自然是更好的選擇,F(xiàn)階段創(chuàng)新藥企業(yè)仍然大量選擇國內臨床試驗,更多的受限于經費開支。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的入組人數往往達千人級,涉及全球十幾個國家的數十個臨床站點,各方面開支都較國內臨床試驗高得多。因此大多數創(chuàng)新藥企業(yè)都還是選擇先在國內完成Ⅲ期臨床試驗。

image.png

27項在研的國內企業(yè)申請的全球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

隨著國內醫(yī)藥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國內藥企也開始有先頭部隊向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方向布局。逐漸這些全球臨床試驗的價值也開始得以體現(xiàn)。比如成功實現(xiàn)了中國創(chuàng)新藥出海的百濟神州BGB-3111(澤布替尼)。

早在2016年就開啟了曲妥珠單抗全球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復宏漢霖(該臨床試驗當前狀態(tài)仍顯示為進行中),其產品在國內獲批上市的日子應該也已經不遠。復宏漢霖已經順利取得了歐盟GMP認證,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人用藥品委員會(CHMP)對該藥的上市也已經給予肯定意見。該藥在國內的審批環(huán)節(jié)也已經進入審批中的狀態(tài)。復宏漢霖很有機會在2020年內實現(xiàn)曲妥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在中國和歐洲相繼上市。

在近兩年大火的PD-1單抗方面,國產已經上市的幾款PD-1單抗也開始嘗試通過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實現(xiàn)自己的出海之路。百濟神州、君實生物、恒瑞醫(yī)藥都已經開展了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并且在適應癥的選擇上,也都選擇了K藥和O藥獲批較晚,甚至目前還未獲批的適應癥,比如鼻咽癌、肝癌、食管癌等。

總體來看,在高價值的藥物產品研發(fā)上投入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逐漸成為了行業(yè)趨勢。目前我們統(tǒng)計的27項相關臨床試驗中,有14項在2019年開展,占總數的一半以上。隨著國內在創(chuàng)新藥領域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國際化臨床試驗勢必會形成未來的大趨勢。

PD-1/PD-L1適應癥大戰(zhàn)愈演愈烈

在六款已經申報上市的PD-1單抗均先后獲批上市之后,2019年底至2020年又迎來了兩款PD-L1單抗的獲批上市。PD-1/PD-L1單抗的適應癥競爭進入白熱化。各家藥企都不遺余力的投入資金到臨床試驗上。而目前仍未申報上市的幾款產品,也都在尋找自己與其他產品差異化的布局方向。

image.png

PD-1單抗Ⅲ期臨床試驗情況

六款已經上市的PD-1單抗中,兩款進口產品通過將國內納入全球臨床實驗中,在國內開展了大量的Ⅲ期臨床試驗。國內企業(yè)則主要布局在國內臨床試驗上,并輔以少量的國際臨床試驗,通過自己的優(yōu)勢適應癥在海外尋求突破。

除了已經獲批的產品之外,還有7款PD-1單抗產品已經進入Ⅲ期臨床試驗階段,分別是復宏漢霖的HLX10、賽諾菲的cemiplimab、康方生物的AK105、神州細胞的SCT-10A、基石藥業(yè)的CS1003、翰中生物的HX008和康寧杰瑞的KN035。其中HLX10和cemiplimab有機會成為下一款在國內獲批上市的PD-1單抗。

復宏漢霖的PD-1單抗HLX10作為其主推的第一款自研創(chuàng)新藥,雖然研發(fā)進展略微靠后,但是依靠新生物標志物和聯(lián)合用藥機制上的探索,仍然會是一款非常有競爭力的PD-1單抗產品。

賽諾菲的cemiplimab由賽諾菲和再生元(Regeneron)聯(lián)合開發(fā),是全球范圍內獲批的第三款PD-1抑制劑,最初在2018年9月獲美國FDA批準用于治療皮膚鱗狀細胞癌(CSCC)。但是賽諾菲在國內的臨床研究布局卻并不是皮膚癌方向,而是選擇了目前其正在海外主力推進的非小細胞肺癌適應癥。這可能意味著cemiplimab在國內的臨床研究,更多的是為了其在全球范圍內的適應癥擴充提供更多的患者來源,而不是闖入中國市場。

image.png

PD-L1單抗Ⅲ期臨床試驗情況

如果說2018年是中國腫瘤免疫治療元年,那么2020年就是PD-L1單抗元年。2019年底至2020年上半年,阿斯利康的英非凡和羅氏的泰圣奇兩款進口PD-L1單抗產品接連獲批上市,像極了2018年接連獲批的歐狄沃和可瑞達。按照2018年的發(fā)展趨勢,國產PD-L1單抗也應在2020年迅速跟進,與進口產品同臺競技。

但是從目前的進展上看,國內的PD-L1單抗都還沒有申報NDA,估計在2020年內獲批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基石藥業(yè)的CS1001和恒瑞醫(yī)藥的SHR-1316最早的一項Ⅲ期臨床試驗都在2018年開啟,在2020年內完成并提交NDA的可能性還是比較高。因此預計2021年,國產PD-L1單抗將正式進入市場。

在Ⅲ期臨床試驗開展方面,羅氏為泰圣奇配備了19項在研的Ⅲ期臨床試驗,這一數字甚至超過其他所有PD-L1單抗Ⅲ期臨床試驗的總數。從這樣大量的投入上看,羅氏對于中國的PD-L1單抗市場似乎志在必得。英非凡作為國內首個獲批的PD-L1單抗,并沒有大量鋪開Ⅲ期臨床試驗,而是聚焦與肺癌、肝癌、宮頸癌等幾個核心適應癥領域。

第三款進口PD-L1單抗,默克和輝瑞共同研發(fā)的Avelumab也已經在Ⅲ期臨床試驗階段,但是與cemiplimab一樣,看起來更像是全球臨床試驗的延伸,而沒有明確的國內申報計劃流出。

image.png

2020年上半年獲批的PD-1單抗新適應癥

2020年上半年,除了PD-L1單抗的獲批之外,PD-1單抗的適應癥也得到了大量擴充。與此前獲批適應癥的大量重疊不同,2020年上半年獲批的六項適應癥昭示著PD-1單抗開始向新的腫瘤領域進軍。肝癌、胃癌、食管癌、尿路上皮癌等符合條件的患者,均可以使用相應的PD-1單抗進行治療。

image.png

PD-1/PD-L1單抗Ⅲ期臨床試驗的適應癥類型分布

PD-1/PD-L1單抗的幾大熱門適應癥均開始有產品獲批。幾乎所有的PD-1/PD-L1單抗都配備了肺癌相關的Ⅲ期臨床試驗,目前為止也已經有5款產品先后獲批了肺癌領域的適應癥。其他大多數熱門適應癥也都已經有相應的產品獲批。

接下來將會著力競爭的幾大適應癥,主要集中在乳腺癌、頭頸癌、鼻咽癌和腎癌四個領域。

image.png

PD-1/PD-L1單抗在幾個終端適應癥上布局的臨床試驗

在競爭最激烈的乳腺癌方面,泰圣奇幾乎擁有著絕對的優(yōu)勢。2019年3月泰圣奇獲美國FDA批準成為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首款免疫療法。積極的臨床布局也使泰圣奇更加遙遙領先。2018年4月,泰圣奇在國內開展三陰性乳腺癌的國內Ⅲ期臨床試驗,并且隨后又在2019年增加了兩項相關臨床試驗,是PD-1/PD-L1單抗中開展國內Ⅲ期乳腺癌適應癥研究最早,而且研究數量最多的一個。

腎癌方面基本也是進口產品占優(yōu)勢,歐狄沃與泰圣奇2018年就已經開展了Ⅲ期臨床試驗,而拓益才剛剛開始。

鼻咽癌作為一種在國內尤其高發(fā)的腫瘤類型,有三款PD-1單抗正在向這一方向布局,并且都是國產產品。其中拓益的優(yōu)勢比較明顯,Ⅲ期臨床試驗已經接近尾聲,在科創(chuàng)板招股書中君實生物的產品計劃中顯示,預計將于2020年下半年遞交鼻咽癌適應癥的NDA申請。

頭頸癌適應癥主要是三款PD-L1單抗之間的競爭,正大天晴的TQB2450或許有機會在這一適應癥上超過Avelumab和泰圣奇。

作者:郝翰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lián)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