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滴滴上市背后:虧損狀態(tài)持續(xù),是否涉嫌壟斷?

2021-06-16 16:46
氫財經
關注

文|梁華梁

作為國內網約車領域的龍頭企業(yè),滴滴上市備受市場關注。而隨著招股書的披露,其持續(xù)虧損的業(yè)務狀態(tài)、飽受質疑的高抽成模式以及來自監(jiān)管方面的壓力等問題,也被全面清晰地展示在大眾面前。

幾日前,滴滴正式向 SEC 遞交了 IPO 招股書,股票代碼為 "DIDI"。

近年來滴滴屢屢傳出上市消息,如今終于“鞋子落地”。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3月,滴滴在全球15個國家4000多個城市開展業(yè)務,平臺全球年活躍用戶達到4.93億,全球年活躍司機1500萬。

從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平臺司機為滴滴帶來了約6000億元的總收入。

作為國內網約車領域的龍頭企業(yè),滴滴上市備受市場關注。

而隨著招股書的披露,其持續(xù)虧損的業(yè)務狀態(tài)、飽受質疑的高抽成模式以及來自監(jiān)管方面的壓力等問題,也被全面清晰地展示在大眾面前。

【虧損狀態(tài)或將持續(xù)】

招股書顯示,2018 年-2020 年,滴滴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為1353 億元、1548 億元和1417 億元。

受疫情影響,滴滴2020 年營收同比減少 8.5%。

進入2021年后,滴滴的經營業(yè)務得到強勢恢復。

招股書顯示,滴滴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收入為422億元,同比大幅增加105.9%。

不過,雖然營收如此強勢,但滴滴仍處于虧損狀態(tài)。

招股書顯示,2018 年-2020年,滴滴的凈虧損分別為150億元、97億元和106億元。

之所以出現嚴重虧損,是因為在滴滴的三大業(yè)務板塊中,只有其中國出行業(yè)務(中國網約車、出租車、代駕和順風車等業(yè)務)于2019年后實現盈利,而其國際業(yè)務(國際出行和外賣等業(yè)務)和其他業(yè)務(車服、貨運、自動駕駛等業(yè)務)均處在虧損狀態(tài)。

好消息是,滴滴終于在2021 年第一季度改變了虧損狀態(tài),錄得凈利潤達55億元。

不過,這種盈利并不是業(yè)務型盈利,滴滴主要是靠投資收益暫時扭轉了虧損狀態(tài)。

招股書顯示,滴滴2021年第一季度的投資收益高達 123.61 億元。

也就是說,如果扣除投資收益,滴滴2021年第一季度實際上的虧損甚至接近于70億元。

據了解,滴滴的投資收益主要包括橙心優(yōu)選的投資。

橙心優(yōu)選是滴滴打造的社區(qū)團購平臺。

今年一季度,滴滴將橙心優(yōu)選拆分獨立融資,A輪融后估值達18億美元。

由于滴滴持股32.8%,因此獲得的投資收益達到了9.1億美元。

如此之外,滴滴還通過處置了一部分資產獲得5億美元的收益。

由此可見,滴滴在2021年第一季度改變虧損狀態(tài)或不具備持續(xù)性。

由招股書披露也可知,滴滴在未來將繼續(xù)為包括共享出行、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在內的技術能力輸送資金,同時還將推出新產品和拓展現有產品品類以持續(xù)提升用戶體驗。

也就是說,滴滴在未來還將大量地投入資金用于技術、新業(yè)務及投資等,由此更確定了其虧損狀態(tài)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根本性改變的這一事實。

【極端高抽成仍有出現】

據滴滴方面披露,其虧損主要源于收入成本的居高不下。

滴滴在招股書中詳細解釋了其核心網約車業(yè)務的營收構成,以成交價 10元為基數計算,約有8.5元需支付給司機收入及獎勵。

事實上,過去 3 年,滴滴收入成本一直占總營收的80%以上。

在滴滴唯一獲得盈利的業(yè)務板塊,滴滴中國網約車業(yè)務2020 年的息稅攤銷前利潤率也只有3.1%。

不過,對于滴滴的“苦衷”,貌似平臺司機并不“領情”。

根據部分平臺司機的親身經歷,滴滴對每一個平臺訂單的抽成都在20%以上,甚至某些訂單的抽成高于30%。

也就是說,滴滴通過平臺的撮合交易,獲得部分司機30%的收入。

這與其招股書披露的內容并不相符。

就在剛剛過去的5月,滴滴抽成過高的聲音再度引發(fā)熱議,造成了極大的輿論轟動。

或許是迫于壓力,在5月26日滴滴發(fā)布公開聲明,聲稱為了保障全體司機的權益,自查抽成比例高于30%的極端抽成,并承諾會合理調整抽成比例。

滴滴也在招股書中承認,其定價模式遭到外界質疑,可能被迫調整,這是滴滴出行業(yè)務板塊中固有風險之一。

但是,滴滴對于“30%的極端抽成”的調整顯然并沒有完全實現。

近期就有媒體曝光稱,進入6月份以后,仍然有平臺司機收到“30%的極端抽成”這種極端訂單。

據曝光照片顯示,滴滴平臺用戶在乘車之后付款10.01元,但是司機到手只有4.51元。

也就是說,在此次訂單中,滴滴的抽成竟然高達55%。

由此可見,滴滴公開聲明降低抽成或只是為了平息網約車司機的怒火,在落實相關實際行動方面有待加強。

【日趨明顯的監(jiān)管壓力】

滴滴最大的壓力,來自于監(jiān)管。

隨著阿里被處以182.28億元的天量罰款,反壟斷風暴已經席卷整個互聯網界,滴滴同樣面臨前所未有的反壟斷壓力。

那么,滴滴是否涉嫌壟斷?

根據《反壟斷法》,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即可推定該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雖然面臨著諸如嘀嗒出行、曹操出行等網約車平臺的競爭,但滴滴無疑是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

從這個標準來說,在網約車市場里,滴滴已經處在絕對頂峰。

但種種跡象表明,監(jiān)管部門對于滴滴“獨霸”網約車市場而產生的高抽成、不合規(guī)運營等問題,正在加大整治力度。

高抽成問題我們已經在上文提到了,而不合規(guī)運營同樣是滴滴繞不過去的一大風險因素。

在國內,出行平臺在不同的城市開展網約車業(yè)務,還需獲得當地政府發(fā)放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這兩個證件。

滴滴在招股書中坦言,“我們平臺大量車輛可能沒有必要的運輸許可證。

如果我們這樣的平臺沒有必要的執(zhí)照或許可證,可能會受到行政處罰”,“任何此類處罰都可能擾亂我們的業(yè)務運營,對我們的企業(yè)、財務狀況和運營效果產生重大和不利影響”。

新的情況是,我國多地正在開展對網約車的新一輪整治,目的是盡可能地將無證車輛排除出去,從而更好地保護用戶的日常安全。

而此次與之前相比,無論是在整治手段還是覆蓋面積上,都遠超于以往。

例如,今年6月初開始,重慶開始大力查處滴滴司機,大批司機收到“違規(guī)通知”和“萬元罰單”。

處罰力度如此之大,勢必將迫使那些不合格運營的司機退出滴滴平臺。

而我們在上文提到,滴滴僅國內網約車業(yè)務實現盈利,而盈利的基礎正來源于平臺海量司機的業(yè)務貢獻。

隨著監(jiān)管力度的加大,進一步導致不合格運營司機的大量退出,此舉或將進一步加重滴滴的虧損規(guī)模。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智慧城市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