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大眾汽車“尾氣門”事件內幕揭秘

2016-07-22 11:52
來源: 蓋世汽車

  在某種程度上,這一驚人的欺詐事件通常難逃專業(yè)調查者持續(xù)性調查,大眾這一業(yè)界巨頭因為此案聲名狼藉,其柴油發(fā)動機測試數(shù)據(jù)造假案最終被一群來自西弗吉尼亞大學的工程師們戳破。在洛杉磯和西雅圖的兩地間的行駛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大眾柴油轎車氮氧化合物的排量要比法定允許標準高了35倍。

  據(jù)總檢察長稱,在真相被披露后,大眾的高層們卻啟動長達17個月的虛假廣告宣傳活動,就實際駕駛過程中氮氧化合物嚴重超標的真實原因絕口不提,卻一再對監(jiān)管機構和公眾進行誤導并混淆概念。

  為此,大眾汽車公司不得不與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CARB)進行抗辯,該機構于1967年羅納德·里根政府設立,專門負責環(huán)保領域的監(jiān)管。

  大眾高管們這才發(fā)現(xiàn)事情已經火燒眉毛了,有些超出控制了。該事件事關一大筆汽車銷售交易:公司原本準備在2016車型年于美國市場投放新款大眾車型,但問題在于所有的車型均配備了第六代作弊設備。

  在2014年與CARB的電話會議中,大眾配置了諸多技術經理團隊就尾氣中氮氧化合物排量居高不下向其做了不實的技術解釋,卻未提及該問題的真實原因,并向該監(jiān)管部門表示,公司會“優(yōu)化”車輛的尾氣排放性能,希望通過軟件召回的形式完成。

  大眾一名工程師James Liang在訴狀中稱,他于2006年后參與設計了第一代作弊設備。2014年,公司派遣他去加拿大策劃測試相關事宜,旨在迷惑CARB和大眾經銷商,使其深信只需召回車輛升級軟件,所有問題都能輕易解決。

  直到2015年7月中旬,新型車型依然留在碼頭區(qū),等待CARB宣布其符合排量標準后才能清關進入美國市場。但CARB要求大眾汽車提供更多的信息,不僅僅是了解狀況,還要對2016車型進行測試。這個時候,大眾汽車公司知道這次沒法混淆視聽了。若進行測試,公司這起驚天欺詐案就會曝光。

  在2015年9月3日與CARB進行的會談中,6名大眾高管被迫承認其采用作弊設備通過測試這一違法事實。直到去年的9月18日,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才發(fā)表一份公告,表示將采取法律行動,隨后爆發(fā)了“尾氣門”數(shù)據(jù)造假丑聞事件,在全球范圍內引起劇烈反響。

  多位大眾高管受到起訴,首當其沖的是馬丁·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在2002-2007年任職奧迪CEO期間,他曾參與研發(fā)初代作弊設備。2007-2015年9月23日請辭期間,他曾一度擔任大眾汽車公司CEO。在辭職的前一天,文德恩錄制了一段視頻聲明,內容涉及柴油發(fā)動機的“反常表現(xiàn)”,并聲稱公司將采取應對措施,“盡可能地公開透明地配合調查”。

  在數(shù)周前,一名資深律師建議將多名涉案的員工姓名公布,使其無法破壞或刪除文件。經證實,至少有8名雇員參與了設計作弊軟件,事后他們刪除了公司計算機內的相關紀錄(罪證)。

  律師稱:“我們已經恢復了部分數(shù)據(jù)。”

  同時,當局對大眾汽車公司管理董事會進行徹查,其中有九名男性董事被控欺詐罪、隱瞞技術缺陷,大眾汽車公司因此聲名狼藉。不久后又爆出大眾高管天價薪酬一事,僅2015年各董事的薪酬就高達7000萬美元。

  通過調查不難發(fā)現(xiàn),大眾從一開始就參與策劃并實施測試數(shù)據(jù)造假,意圖通過排量測試。事后又多次否認事實,直至最終“尾氣門”爆發(fā),以天價賠償而告終。

<上一頁  1  2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